各院(系)、相关职能部门: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和教学专家督导团对本学期开展的教学督导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形成了《遵义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总结》,现将总结印发给您们,供大家改进教学工作思考,并希望针对总结中提出的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学校教学专家教学督导团
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
2020年7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总结
本学期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各二级院系均采用了网络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为保证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根据教学要求安排校级专家督导团进行线上、线下听课、教学检查等工作,确保了因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授课、线上学习及返校后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现将本学期督导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本学期教学专家督导团开展的工作
1.督导线上线下教学: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听课人数相对偏少。校级督导团共听课34人次,线上听课16次,线下听课18次。其中,理论课30次,实验课4次。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16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4人。详见表1
2.参加初期和后期二级学院的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巡
由于本学期特殊情况,只开展了初期、后期教学检查。
初期检查在4月21-29日进行(学生尚未进校),教务处处长、副处长、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担任组长,督导团仅少量专家参与,对15个二级学院3-4月的各项教学工作全面了解。后期检查在7月14-16日进行,检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护理学院、检验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麻醉医学院、法医学院6个学院。教务处没有参加,主要由督导团专家和闵迅、张咏梅、余舰三位二级学院领导及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完成。对后期各二级学院教学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检查情况已进行面对面的反馈,具体检查结果详见学校内网。
3.督导工作例会
召开督导工作例会9次,对34 位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评价。向18位被听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反馈。
4.其他工作
参加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组织的教师讲课比赛;参加省二医、黔西南州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几所教学医院共11位临床课教师预讲,为其点评指导;参加二级学院集体备课2次;遴选了全校已发表的20篇教学论文参加本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医学教学论文大赛;参与校内“贵州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赛前培训活动。
5.督导团学习
督导团全体参加了“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革命会议”线上交流,听取了全国教学名师、国家督学讲座3次。
二、本学期教学督导了解的情况、存在问题、意见及建议
1.基本概况:
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期,各二级学院均能按学校教务处要求,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的方式,按原定教学大纲、适当调整了教学内容,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无教学事故发生。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网上学习能力,教师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线上执教能力有很大提高。教学达到了师生都有所收获的目标,值得肯定。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教学质量监控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有所削弱,但仍然保持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相关活动,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论文。
各二级学院越来越重视初期和后期教学自查,且检查工作做得越来越规范。多个学院都在教研室自查的基础上组织院内专家组按学校要求对各教研室的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分、提出整改意见。多数学院的自查报告按检查要求逐条撰写,条理清楚。校内检查时,多数学院书记、院长、各教研室主任均到场,检查完反馈意见后二级学院书记或院长还进行了表态发言,说明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2.线上教学情况:
学校校级专家督导团从4月15日起开始线上督导听课。并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进行评价。
本学期几乎所有课程2/3、甚至全部教学内容均在线上讲授。多数采用录播、直播形式;少数从MOOC平台选取视频资料播放;除讲授课程知识外,在网上与学生讨论、答疑、布置和批改作业、进行实训和见习教学等。采用的学习平台有“学习通”、“钉钉”、“智慧树”、“超星”、“腾讯会议”等。
从已督导的线上课程来看,专家认为,所有授课教师均十分认真和负责的准备线上教学的各方面工作,从授课平台的选择、操作方式的熟悉到课件、教案、相关硬件设施的准备等各个环节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适应当前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学资料丰富,讲授清楚,尽可能的保证了教学质量。课后答疑环节已成为了每门课程的“标配”,部分教师的网上答疑时间甚至延长到了深夜,督导专家对教师们的敬业精神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网络课程学生的到课情况,不同的课程差异较大。多数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形态学类的课网上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与学生互动多,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学效果更好。
多数二级学院都在网上对学生进行了线上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目前学生反映,线上教学最好的一点是实现回播,有助于课后复习,另外,老师在线上提前布置教学任务,开展课后辅导、讨论等,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希望尽可能用直播形式更好。
从授课后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对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调查(2015级至2019级各专业共4358名学生参与)情况来看,90%以上学生认为任课老师认真负责,为在线教学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所有课程均开设了在线答疑环节,解答过程耐心仔细。多数课程布置了网络作业,并在网上批改、讲解。学生满意度评价得分在97分以上的教师有:法医学院余舰老师、李航老师,医学影像学院冯发文、关晶、李彦蓉老师,药学院袁泽利老师,护理学院蔡冰琳老师。
检查中发现,当前线上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对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的把握上下课时间不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一些难度深度比较大的内容,线上如何讲透?如何充分利用MOOC平台上的丰富资料与自己的讲授内容结合,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如何通过线上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等均有待探索研究;
(3)网络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网络不稳定、断线、卡顿,导致声像传输有出现延迟情况。少数视频或直播流畅性不佳、教师声音偏小、视频不能重播等。
(4)学校里选用的线上教学平台过多,最好集中2-3种。
(5)有学生反映:有的课程没有相应教材、
(6)建议召开师、生座谈会专题讨论总结目前我校线上教学的经验和问题,研究改进,使线上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3.关于本学期线下教学
多数课程在学生回校后主要补上了实验课,实验次数有不同程度减少。理论课上了少量新课,很多课程是利用线下再讲线上内容中的重难点,或串讲复习。无论是实验课或理论课,教师们的教学态度是认真的,也弥补了本学期线上教学的不足。值得提出的是串讲复习怎么上好?需要进一步思考。督导团讨论认为,一门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一定学时串讲复习的方式很好,与“绪论”课呼应,能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认识,可以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种安排。但需要教研室组织老师们充分讨论“串讲复习”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与设计,选派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教师去讲授,而不是简单的沟重点应对考试。
4.关于教案和集体备课
教案比较薄弱的方面仍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能力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课后总结三个阶段的能力。要充分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内涵,才能写好这两方面。
集体备课各学院、各教研室基本都已开展,程序也已比较规范(五备三统一), 但仍需要重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有的教师课堂授课质量不高,督导专家发现关键问题还不在教师,而是教研室没有很好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没有确定教学的内容,没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没有充分讨论教学案例的应用等教学设计。希望在集体备课在讨论大纲和学情时,一定要明确内容的取舍,要求和重难点;在讨论教法时,要集思广益,讨论好所备的内容中概念有哪些?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怎么讲准确?重难点怎么突出?与学生的启发互动通过什么设计方式进行?怎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性怎么体现?课程思政可以怎么搞?大家出主意,让集体备课真正起到同行间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作用。
5.需要反映的几个问题:
(1)少数授课博士的专业背景与所任课程相差较大,应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2)个别青年教师首次上课前,教研室把关不够。在听课过程或教学巡视过程中发现个别院系教学安排有差错。
(3)医学影像学院实验室大型设备 不断增多,网络实验平台超负荷运行,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希望增加,解决困难。
(4)学校已批准法医学院成立了法学教研室,但尚未配置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等,希望尽快健全以利教学。
(5)教室的编号不够清晰,建议作一些改进。
三、“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革命会议”要点传达
1.听取的几个报告
(1)“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执教能力的有效途径”——申永胜,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精密系教授;
(2)“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造就卓越的大学教师,成就鲜活的大学学生”—— 陆国栋,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大学教授;
(3)“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王金发,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山大学资深教授。
2.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
陆国栋教授报告:
(1)教育的理念:传道、授业、解惑——悟道、求业、生惑
(2)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课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之道,互动为本。互动是教学的魂
读课——照本宣科;照屏宣课;照课宣课
讲课——面对学生的一般形式
讲不清楚——低水平、低层次;
讲太清楚——高水平、低层次
引入互动——低水平、高层次;
激发思维——高水平、高层次
(3)教材使用的三个境界:
用.好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好教材:有知识点、背景、发现过程、应用
(4)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如考试方法改革—让学生出一套题
讲课比赛---师生同台、互动为魂,网络为基
(5)教学成果总结与申报
成果题目:要紧扣主题,精准;(理清主线、挖掘主色、凝炼主题)
成果与总结的区别:基于工作、高于工作、指导工作;
具体工作、鲜活工作、特色工作
成果的特色与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
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果外涉及的内容,新拓展
王金发教授报告:
(1)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教师明确自身使命:铸魂、立德、教书、育人
(2)做好课程思政的条件:教师的思政素养,家国情怀
(3)怎样做好课程思政:
A 认识课堂教学的任务: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B 好学才能上进:关注时政,不断学习,收集大量课程思政资料
C 具体做法:将收集到的大量正面、感人的思政资料编成小故事,制作小视频,在专业课上融入教学,立德树人。效果很好。
附件1:各院系授课教师评分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周次
| 院系
| 授课教师
| 职称
| 课程
| 校级专家评分
|
1
| 第17周
| 体育学院
| 田峰
| 副教授
| 中华传统体育保健养生
| 89.4
|
2
| 第13周
| 麻醉医学院
| 张宇
| 副教授
| 麻醉药理学
| 89
|
3
| 第18周
| 基础医学院
| 李丽娟
| 教授
| 病理生理学
| 89
|
4
| 第17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王纪鹏
| 副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88.63
|
5
| 第7周
| 医学影像学院
| 金开元
| 主治医师
| 医学影像诊断学
| 88.5
|
6
| 第7周
| 法医学院
| 赵敏
| 教授
| 法医物证学
| 88
|
7
| 第16周
| 基础医学院
| 梁娜
| 助教
| 组织胚胎学
| 88
|
8
| 第8周
| 信息工程学院
| 余静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 87.5
|
9
| 第11周
|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尚志会
| 讲师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87.5
|
10
| 第10周
| 药学院
| 黎刚
| 讲师
| 化学(下)
| 87.33
|
11
| 第16周
| 基础医学院
| 柳琼友
| 副教授
| 组织胚胎学
| 87.33
|
12
| 第18周
| 口腔医学院
| 高丽
| 副教授
| 牙周病学(含口腔材料学)
| 87.33
|
13
| 第17周
| 医学影像学院
| 周全中
| 副教授
| 医学影像学
| 87.25
|
14
| 第17周
| 药学院
| 余明
| 副教授
| 分析化学
| 87.25
|
15
| 第8周
| 外国语学院
| 唐君
| 副教授
| 英美文学
| 87
|
16
| 第10周
| 第一临床学院
| 王进京
| 副教授
| 病理学
| 87
|
17
| 第12周
|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李永彬
| 助教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87
|
18
| 第16周
| 基础医学院
| 王杰栋
| 助教
| 组织胚胎学
| 87
|
19
| 第19周
| 外国语学院
| 李紫娟
| 副教授
| 日语2
| 86.75
|
20
| 第18周
| 第一临床学院
| 陈书练
| 主治医师
| 外科学(上)
| 86.67
|
21
| 第8周
| 基础医学院
| 朱光琼
| 副教授
| 系统解剖学
| 86.5
|
22
| 第8周
| 管理学院
| 罗海波
| 讲师
| 现代汉语经典阅读
| 86
|
23
| 第12周
| 第一临床学院
| 魏玮
| 副教授
| 针灸学
| 86
|
24
| 第19周
| 护理学院
| 邹孔敏
| 副主任护师
| 内外科护理学(中)
| 86
|
25
| 第12周
| 检验医学院
| 朱杰华
| 主管技师
|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 85.67
|
26
| 第7周
| 医学影像学院
| 曾令雯
| 讲师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 85.5
|
27
| 第10周
| 第一临床学院
| 李庆钰
| 讲师
| 临床医学概论
| 85.33
|
28
| 第12周
| 第一临床学院
| 李玉智
| 主治医师
| 康复医学
| 85.33
|
29
| 第11周
| 护理学院
| 钟跃勤
| 副主任护师
| 老年与康复护理学
| 84.67
|
30
| 第16周
| 第一临床学院
| 熊华章
| 主治医师
| 外科学
| 83.67
|
31
| 第19周
| 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
| 韩盈盈
| 副教授
| 口腔生物力学
| 82.67
|
32
| 第18周
|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潘桃桃
| 助教
| 物联系统集成应用
| 79.33
|
33
| 第19周
| 公共卫生学院
| 张建玲
| 讲师
| 循证医学
| 未评分
|